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  • QQ空间
  • 回复
  • 收藏

永州中院“算术门”事件:司法公信力的“数字之殇”

admin 2025-4-23 17:42 50199人围观 灯塔严选

2025年4月11日,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针对“嘉信公司行政诉讼案”作出《补正裁定》,将二审判决书中“税费1274万元”更正为“127万元”。这一看似纠错的举动,却因原始判决中“魔幻算术”与法律适用的双重错误,撕开了基层司法专业失守与制度性病灶的冰山一角。
 
一、数字游戏背后的司法专业溃败
 
案件起源于永州嘉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零陵区住建局、区政府的行政争议。2023年,零陵区住建局以嘉信公司未配建保障性住房为由,征缴6400多万元“异地配建费”。道县法院一审判决中,法官将企业申请减免的92.8万元与34.6万元非税费项简单相加,得出误差高达10倍的“天文数字”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永州中院在二审中未予纠正,反而延续了这一错误计算。
 
“这不是简单的计算失误,而是司法专业精神的全面溃败。”湖南省法学会专家指出,基础数学能力的缺失与法律适用的双重错误,已突破司法裁判的底线。涉案行政行为依据的永政办[2012]47号文件,早在2014年即被永政发[2014]23号文件废止,而现行有效的永政发[2015]14号文件明确要求保障性住房移交方式须在土地出让合同中约定,涉案2013年《土地出让合同》仅约定5%配建比例,未涉及“无偿移交”条款。
 
二、行政协议的“变脸”与司法地方化困局
 
案件更核心的争议在于法律适用与政务诚信。零陵区政府2019年常务会议纪要明确对嘉信公司“公园大地”项目采取“政府有偿回购”方案,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协议。但地方政府“新官不理旧账”,单方面推翻约定强征费用,严重违反《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确立的“信赖利益保护”原则。
 
更深层的制度危机在于司法地方化。永州市司法局法律意见书及五位专家论证均指出,本案存在行政行为定性错误、法律依据失当等系统性瑕疵,但永州中院2023年行政诉讼案件政府败诉率仅12%,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,与最高人民法院“涉及地方重大利益案件提级审理”的要求形成刺眼反差。数据显示,永州市20余家房企遭遇同类“政策变脸”,使企业的合法权益遭到严重损害,造成部分企业濒临破产。
 
三、改革呼声:从“算术门”到司法公信力重构
 
日前,湖南省高院已受理嘉信公司再审申请,永州市人大常委会启动专项监督程序。法学界呼吁以本案为契机推动三项改革:
 
1. 建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管辖制度,斩断司法地方化链条;
 
2. 将政务诚信纳入地方政府考核,严惩“新官不理旧账”;
 
3. 完善法官专业能力考核机制,对重大过错实施终身追责。
 
“司法公正不应是‘可纠可不纠’的选择题。当判决书上的数字可以随意修改,当废止文件能成为裁判依据,法治中国建设的根基便面临侵蚀风险。”永州“算术门”事件,正成为检验司法改革决心的试金石。
 
评论:司法公信力岂能在数字游戏中消解
 
永州中院“算术门”事件暴露出的问题,远非简单的计算错误或文书瑕疵,而是基层司法专业失守与制度性病灶的集中爆发。
 
首先,专业能力的失守折射出司法队伍建设的深层危机。基础数学能力的缺失与法律适用的双重错误,不仅挑战了公众对司法专业性的信任,更暴露了法官选拔、培训机制的漏洞。当裁判沦为“数字游戏”,司法裁判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将荡然无存。
 
其次,行政干预的阴影凸显司法地方化困局。12%的政府败诉率与同类案件的普遍性,暗示司法裁判可能成为地方利益的“保护伞”。这种“诉讼主客场”现象,不仅违背司法中立原则,更让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成为牺牲品。
 
再者,政务诚信的崩塌撕裂了法治营商环境。地方政府单方面推翻行政协议,既违反《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,更动摇了市场主体对法治的信心。“新官不理旧账”的积弊若不根治,将严重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 
当前,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已启动“司法裁判中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审查机制”立法调研,最高人民法院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亦在推进。这些举措为破解司法地方化、提升司法公信力提供了制度路径。但关键在于,如何将制度设计转化为实际效能——建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管辖、强化法官专业考核、将政务诚信纳入地方考核体系,缺一不可。
 
司法公信力是法治中国的基石,容不得半点“数字游戏”。永州“算术门”事件警示我们:唯有刀刃向内的改革,才能让司法回归专业、中立、公正的本质,真正成为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。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来自: 中国新报
我有话说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