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《华夏早报》首席评论员 周应文 在湖南岳阳湘阴县,退役军人杨勇遭遇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不公对待。1996年,他响应号召投身军旅,成为岳阳地区第一批援藏武警,服役期间表现优异,多次荣获优秀士兵,荣立三等功并光荣入党 。1999年退伍返乡,2000年1月,按照民政局安排到湘阴县畜牧水产局报到,满心期待开启新征程,却被单位以编制满员、企业经济不景气为由,24年来一直未被安排工作岗位,未享受任何福利待遇,甚至在去年,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,竟被告知已被单位解聘。 这样的事件令人震惊与愤怒。安置退役军人是国家政策的明确要求,是对军人保家卫国付出的尊重与回馈,关乎军人权益,更关乎国家承诺的公信力。《兵役法》和退役军人安置政策白纸黑字,强调要保障退役军人安置就业,任何单位不得拒绝接受政府下达的安置任务。湘阴县人民政府2001年发布的文件也明确规定,用人单位必须无条件接受安置人员,不得拒绝或推诿。然而,湘阴县畜牧水产局却将这些规定视若无物,24年来,以各种理由敷衍搪塞,让杨勇的安置成了一纸空文,严重损害了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。 更过分的是,单位解聘杨勇的操作也尽显随意与违规。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,却不通知本人,也未依法依规办理下岗失业保障手续,这种做法不仅缺乏基本的程序正义,更是对劳动者权益的公然漠视。而杨勇发现自己名下社保信息与本人身份证号码不符,这背后是否存在冒名顶替、违规操作等问题,更让人细思极恐,亟待有关部门深入调查。 此事也暴露了相关部门监管的严重缺失。24年间,从最初安置时的不作为,到后续对单位长期未落实安置的不闻不问,再到解聘环节的混乱无序,监管如同虚设。湘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作为职能部门,对退役军人的安置情况未能有效跟踪监督,对杨勇多年来的诉求未能积极回应解决;湘阴县畜牧水产服务中心作为接收单位,肆意践踏安置政策和劳动法规,却未受到任何惩处。这种监管缺位,让违规者肆无忌惮,让退役军人寒心。 这一事件并非孤立个例,此前河南周口退伍军人仵瑞华被冒名顶替23年享受安置待遇事件就引发广泛关注。此类事件频发,警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安置问题,强化政策执行与监管力度。一方面,要彻查湘阴县这起事件,查清杨勇工作编制是否被冒名顶替、各环节责任人是谁、社保信息为何出错,给杨勇一个公正合理的交代;另一方面,要以此为契机,全面排查整治退役军人安置领域的问题,完善安置流程和监管机制,堵塞制度漏洞,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。 退役军人曾为国家奉献青春热血,他们的付出理应得到尊重与回报。我们绝不能让他们流血又流泪,保障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,是全社会的责任,也是对国家承诺的坚守。期待相关部门迅速行动,严肃处理此事,还杨勇一个公道,让退役军人安置政策真正落地生根 。 |